因为有房才有家,有房才能保障和提升生存自身的生活质量,有房才像个家,才是个家。还有就是,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,"家"与"房"紧密相连,有房才意味着有稳定的居所、有归属感,这种观念已根深蒂固,让买房成为很多人的人生重要目标。同时,如今家中有男儿的家庭,要想给儿子讨媳归,女方开出的首要条件就是男方必须要在城里有房,许多农村地区也一样,首先要求男孩家必须在县城买房,否则免谈,宁可不嫁。
在现实生活中,居住要有房,结婚要有房、子女教育上有的家庭要买学区房,否则孩子无法上重点学校。有的新生儿出生落户要有房,父母养老要有房,这些现实问题都和房子挂钩。比如,不少地方孩子上学要看房产所在地,买学区房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;有些方面的落户也常以房产为条件,有房才能在城市扎根,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都需以有自己的住房为条件才能落实到位。
在过去的多年里,房地产市场相对繁荣,火热时甚至畸形发展。房子被很多人视为保值、增值的资产。有些下手早的人们因炒房、倒房、卖房发了财,赚了大钱。人们觉得买房不仅能满足居住需求,还能作为一种投资,让资产不缩水。但近年来,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超常规的发展,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已有所显现,房地产产业已开始走下坡路。曾经的房地产帝国恒大破产,其它大型房地产商日子也不好过。今后想通过囤房、炒房赚钱的想法应成了泡影。如今人们已清醒多了,理智多了,买房也谨慎多了。除非是家庭居住之刚需,人们已很少投资买房购房了。反倒是许多手中有多套二手房的人们,正在等待较佳时机,将手中二手房产脱手呢。
另外,在社会文化中,拥有房产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个人成功的标志,也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和稳定感,这种社会认知也促使人们努力买房。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,富裕的家庭,把购买房产作为地位的象征,因此房子的有和无,好和差,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在社交场合中,拥有一套大房子往往会被人高看一眼。当人们谈论起自己的房产时,那种满足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。就像在同学聚会或者亲戚交往中,房子的地段、面积等常常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。
当然,拿一生的积蓄买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着很大风险的。房地产市场具有不确定性,一旦房价下跌,家庭资产可能会大幅缩水。而且,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房子里,也会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对应变能。
但是,尽管有风险,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。一方面是因为租房市场的不稳定,租金有高有低,租金可能会随着市场波动而上涨,而且租房始终缺乏一种归属感,且租金昂贵,一旦消费了,就收不回来了。不像买的房子,是实实在在的家庭资产,日后不需用时可及时变现卖出。另一方面,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也促使人们做出买房的选择。周围的人都在买房,如果自己不买,就会感觉格格不入。
总之:中国人拿一生积蓄买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传统文化的熏陶、社会资源的绑定、身份地位的象征以及租房市场的不稳定等,都促使人们将购房视为人生的重要目标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也需要理性思考,权衡其中的利弊,毕竟房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生活的全部。
网眼查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